都香高速公路昭通段的通车,有利于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提高滇东北交通运输主动脉等级,是实现滇川黔3省协同发展的交通大动脉,对进一步为国家高速公路网升级提质,将昭通纳入区域经济圈中,缩短与内地城市的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9月6日,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昭通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我市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育水平,唱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奋斗之歌,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昭通日报记者:唐龙泉飞。健全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累计补充教师1.3万人。这一年,全市上下同心,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铆足干劲抓重点、攻难点、补短板,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实干笃行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回顾年度记忆,发展的鼓点铿锵有力,奋斗的片段铭刻于心。这是我市心系民生实事、倾力办教育的生动实践
12月29日晚,伴随着铿锵激昂律动的音乐,金沙江畔·水韵巧家红糖音乐节在蒙姑镇激情开唱。第一次来巧家就感受到了巧家人民的热情与淳朴,这种把音乐与自然相结合的主题音乐节非常的好,无论是从歌声中,还是现场互动中,都深刻反映出巧家这片热土上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和巧家人民厚道热情,积极奋进的精神风貌。在海拔2700多米的昭通市永善县伍寨彝族苗族乡白云村,1.5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发展势头良好,牛心甘蓝、圆白菜远销川渝和上海。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搬得出只是第一步,昭通各安置区结合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苹果、香葱等产业。近年来,县里依托115万亩竹林资源,成立筇竹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园,引入筇竹种植、加工等企业14家。在云南昭通市大关县80后返乡创业者欧贤芹的筇竹家具企业内拍摄的筇竹毛笔及毛笔架(2023年10月31日摄)。返乡创业者欧贤芹的公司就在示范园,生产出的桌椅家具、烛台、毛笔架等精致美观。
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目前,昭通市竹产业覆盖农户50余万户200余万人,主产区竹农户均年增收12000元以上。新华社发(吴太平 摄)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昭通市将36万余名贫困群众搬出大山。
2019年从昭通市永善县马楠乡坪厂村搬到县城红光新区的苗族脱贫群众王华忠,他家原来的茅草房地处偏远,自来水、电、公路一样都不通,如今住在窗明几净的安居房,学校、医院、超市都很近。绿色产业培育、保护与发展同步推进,背后是昭通生态环境从脆弱到宜人的转变。乌蒙山区曾是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地处乌蒙山区的昭通市脱贫人口在全国地级市中最多。从2023年11月底以来,数百只黑颈鹤陆续飞抵该县大海子湿地过冬,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我们合作社现在有固定工人109人,不固定工人有359人,做成了一系列的家具和一些工艺品。新华社发(甘光涛 摄)寒冬时节,北方已是冰天雪地,但有筇竹之乡美誉的昭通市大关县依然满目苍翠刘开因公牺牲后2023年11月2日被公安部追记个人一等功。昭通日报记者:刘建忠。
2022年12月31日,刘开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生命定格在39岁。从警以来,刘开始终怀着对公安工作的赤诚之心,战严寒、斗酷暑,不分昼夜,积极钻研公安业务,奋战在侦查破案、交通管理的最前沿,他侦办了68起刑事案件、182起治安案件,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300余人,用行动和汗水书写了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1月4日,云南省政法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暨2023年度最美政法干警发布仪式在昆明举行,24名干警分别荣获最美政法干警称号及特别致敬奖、提名奖。从警11年,刘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维护一方平安作出了贡献,用行动践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誓言。
因工作成绩突出,刘开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和先进个人。昭通市永善县公安局茂林派出所原所长刘开荣获最美政法干警特别致敬奖。刘开的所作所为,源于对共产党人的信仰,对警察使命的执念,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刘开的所作所为,源于对共产党人的信仰,对警察使命的执念,对人民群众的热爱。昭通日报记者:刘建忠。2022年12月31日,刘开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生命定格在39岁。
从警11年,刘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维护一方平安作出了贡献,用行动践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誓言。刘开因公牺牲后2023年11月2日被公安部追记个人一等功。
1月4日,云南省政法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暨2023年度最美政法干警发布仪式在昆明举行,24名干警分别荣获最美政法干警称号及特别致敬奖、提名奖。昭通市永善县公安局茂林派出所原所长刘开荣获最美政法干警特别致敬奖。
从警以来,刘开始终怀着对公安工作的赤诚之心,战严寒、斗酷暑,不分昼夜,积极钻研公安业务,奋战在侦查破案、交通管理的最前沿,他侦办了68起刑事案件、182起治安案件,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300余人,用行动和汗水书写了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因工作成绩突出,刘开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和先进个人
要扛起使命任务,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昭通的利好条件和不利因素。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要在惠民生方面,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打造和美、幸福新农村,做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有效缩小城乡差距,确保脱贫户与监测户动态清零,为营造和谐、稳定的高质量发展社会环境奠定基础。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昭通存在高质量发展支撑不足、城镇化水平不高、群众增收基础不牢、营商环境不优等不利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扛起使命任务,就必须在强党建、稳增长、调结构、重治理、惠民生上下功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鲜明地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昭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证高水平安全,深入推进六大战略、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要立足市情,全面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让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促进经济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绝不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就能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要勇于扛起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全面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步调一致,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广大党员干部转作风、提效能、促攻坚,在全市上下营造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浓厚氛围,全力打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主动仗。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强化思想、组织、队伍、作风、纪律、制度建设,以铁的纪律和制度来管理人,以过硬的作风来锻炼人,打造出一支文化知识过硬、纪律作风严明、敢打敢拼的乌蒙铁军。要扛起使命任务,就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在全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大背景下,昭通经济也呈现出稳中向好、后劲有力、发展活力越来越足、动能越来越强的态势。这得益于党中央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省委谋划实施系列三年行动、一体推进三大经济,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政策在昭通叠加的发展机遇。
得益于良好的资源禀赋,昭通苹果、竹子、马铃薯种薯、天麻、花椒种植面积均列全省第1位,电力装机和发电量列全省第1位,磷矿储量列全国第1位、硅矿储量列全省第1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稳居全省第1位,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所有这些,都为昭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得益于良好的交通区位,历届市委不断夯实交通基础,昭通将迈入县县双高速、威信镇雄双高铁时代,形成与滇川黔渝省会城市2小时经济圈。
为推动昭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刚刚结束的中共昭通市委五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准确把握当前发展形势和要求,坚决扛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使命任务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汇聚各方智慧,全面深入分析当前的利好机遇和不利因素,细化部署下步工作目标任务,带领全市630万人民群众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昭通新篇章得益于良好的资源禀赋,昭通苹果、竹子、马铃薯种薯、天麻、花椒种植面积均列全省第1位,电力装机和发电量列全省第1位,磷矿储量列全国第1位、硅矿储量列全省第1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稳居全省第1位,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所有这些,都为昭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